按揉關元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 操作:用拇指指端按揉關元穴,操作1分鐘。 捏拿背部肌肉 位置:脾俞穴在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胃俞穴在第1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至陽穴在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操作:捏拿背部脾俞、胃俞、至陽穴處肌肉各20次。 按揉命門 位置:肚臍眼正對的背部位置。 操作:手掌按揉之,稱按揉命門。按揉1分鐘。 按揉足三里、內關穴 位置: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內關穴位于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操作:按揉足三里、內關穴各1分鐘。
退六腑 位置:在前臂尺側緣,自肘橫紋至腕橫紋成一直線。 操作:令小兒掌側位,掌心向內。術者左手握住小兒橈側腕關節,以右手拇指或并攏的食、中二指指面在前臂尺側,由肘橫紋起推至腕橫紋,稱退六腑。約推300次。 清天河水 位置:前臂正中,腕橫紋至肘橫紋成一直線。 操作:用食、中二指面自腕推至肘,稱清天河水。約推200次。 捏脊 位置:自大椎至長強呈一直線。 操作:患兒俯臥位,家長以拇、食、中三指自下向上捏脊。捏5~10遍。 按揉豐隆 位置:外踝上8寸,脛骨前緣外側1.5寸,脛腓骨之間。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約1~3分鐘。
揉小天心 位置:位于小兒掌面,大、小魚際交接處凹陷中。 操作:用拇指羅紋面著力,在小天心穴上輕輕地按揉。約揉20次。 清大腸 位置:食指橈側緣,赤白肉際處,由指尖到指根。 操作:自虎口推向指尖為清大腸。約推100次。 揉腎紋 位置:手掌面,小指第2指間關節橫紋處。 操作:用指端揉,稱揉腎紋。揉2分鐘。 補脾經 位置:在拇指橈側赤白肉際處。 操作:從指尖推向指根,稱補脾經。推200次。
補肺經 位置:在無名指掌面末節。 操作:從無名指指端推到指根為補肺經。推200次。 清心經 位置:位于中指末節羅紋面。 操作:向指根方向直推為清,稱清心經。推200次。 補腎經 位置:在小指掌面,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線。 操作:將小兒的小指面向上,夾入術者左手虎口內,右手拇指由小兒小指指尖推至指根,稱補腎經。推200次。 揉腎頂 位置:在小指末端處。 操作:以拇指在小指端按揉。約揉1分鐘。
補脾經 位置:在拇指橈側赤白肉際處。 操作:從指尖推向指根,稱補脾經。推200次。 清心經 位置:位于中指末節羅紋面。 操作:向指根方向直推為清,稱清心經。推200次。 補肺經 位置:在無名指掌面末節。 操作:從無名指指端推到指根為補肺經。推200次。 揉腎頂 位置:在小指末端處。 操作:以拇指在小指端按揉。約揉2分鐘。
揉外勞宮 100-300次 位置:位于手背側,第2、第3掌骨之間,掌指關節后約0.5寸處。(與手掌側的勞宮穴相對) 手法:用右手拇指指腹輕揉該穴。 作用:溫陽散寒、升陽舉焰,主治風寒感冒、腹痛、腹脹、腸鳴、腹瀉、痢疾、脫肛、遺尿、疝氣等癥。 推上三關 200-600次 位置:三關位于前臂橈側,腕橫紋至肘橫紋成一直線。 手法:用拇指撓側面或食、中指面自腕推向肘,稱推三關,或稱推上三關。 作用:補氣行氣、溫陽散寒、發汗解表,多用于腹痛、腹瀉及感冒風寒等虛寒病癥。 揉一窩風 50次 位置:手背腕橫紋正中凹陷處。 手法:用拇指指端按揉。 作用:行氣通絡、溫中止痛,主治孩子腹痛、關節疼痛、傷風感冒、急慢驚風等。
清小腸 100-300次 位置:小腸位于小指尺側面,自指尖到指根成一條直線。 手法:用一只手托住孩子的手掌,暴露小指尺側緣,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螺紋面或者食指橈側面從孩子小指指根推向小指指尖。 作用:清熱利尿,多用于防治小孩小便赤澀、水瀉、遺尿等癥。 清天河水 100-300次 位置:天河水位于前臂正中總筋至洪池(曲澤)成一直線。 手法:用一只手握住孩子的手腕,使其掌心向上,然后用中指、食指指腹自孩子腕橫紋推向肘橫紋,推的方向一定是從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作用:清熱解表、瀉火除煩,多用于小孩外感發熱、內熱、煩躁不安等癥。 推六腑 30次 位置:六腑位于前臂尺側緣,肘腕之間的一條直線。 手法:用一只手握住孩子的手腕,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或食、